揭开傩文化的神秘面纱,做傩雕技艺的坚定传承者!

2025-11-08 17:53:16

傩戏,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、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,它通过特殊的方式把傩文化以戏曲的形式展现给所有人。在跳傩戏的时候,表演者都会戴上傩面具,而从事傩面具雕刻的手艺人则真正地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意义。

“傩面具的艺术风格,虽浑厚、粗犷,但民间工匠制作时凭着传统的雕刻技艺,简洁明快的刀法、柔美流畅的线条,雕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面具来刻画每个面具在戏曲中的人物形象、性格和身份,让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神是鬼、是男是女、是老是少、是文是武、是和尚还是道人或是丑角。”秦发胜这样说道。

秦发胜,1964年7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屯堡,自幼受到爷爷的熏陶影响,14岁起开始系统学习傩雕技艺,历尽千辛万苦,在学艺五年后终有所成,学成后到安顺市各县雕刻地戏面具。

从年少时学艺至今,已历时四十余年,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他高超的傩雕技艺,让人叹为观止。如此形象的傩雕面具是如何雕刻出来的呢?

第一步是选材,秦发胜使用制作的傩面具多就地取材,原料选自西南地区随处可见的白杨木、柳木等,白杨木因材质较软,且不腐不蛀,为常用原料。然后第二步是制作,每个艺人都拥有72把刀,在雕刻不同的人物,不同的脸谱时都需要换刀,甚至在雕刻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的时候秦发胜都会选用相对应的刀具。

最后的开光,是将面具制成经过“开光”的宗教仪式后即升为“神”。秦发胜在选好材料后便会远离人群,寻找一处僻静场所开始创作,而这种创作过程,也被视为与神灵接触的过程。

秦发胜曾参加上海第一、二次民博展览会,也参加过长春民艺会,其中十二龙鼻面具在展览会上获得金奖,傩柱获得银奖;他积极从事傩文化研究、设计和创作至今,作品龙吞口(门神)、十二龙鼻面具、傩画筒、傩笔筒、傩花架、傩柱(二十四面具神柱)销往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!

虽然做傩雕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,但是秦发胜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,并且还十分享受创作的过程,因为他深深地知道,自己不仅是在坚守一门民族手艺,更是在传承中国悠久的非遗文化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最新发表
友情链接